轉自:天眼新聞
<img width="420" height="280" _url="
“請再發一下這兩個點的監測數據?!?/span>
??“從數據看,暫時不會發生大面積斜坡失穩現象?!?/span>
??“現在變形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速?!?/span>
??……
??凌晨,一個名為“興義龍井村應急監測”的微信群里還一條接一條地彈出信息。
??2019年2月17日凌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馬嶺鎮龍井村九組地質滑坡由于被成功監測,提前部署撤離危險區人員,一次滑坡方量約100余萬立方米的事故實現了人員零傷亡,財產零損失。
興義市馬嶺鎮龍井村九組地質滑坡災害中的北斗高精度位移監測站,三個觀測點每10分鐘更新一次監測數據
“當時我們是半夜接到了省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和應急指揮部的通知,興義出現隱患點,隨時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我們馬上組織了一個5人技術工作組,帶著4套北斗高精度一體化智能監測設備前往?!闭勂疬@一次應急監測,周曉剛還記得那天霧特別大。
??2016年,邁入不惑之年的周曉剛從上海米度測控科技有限公司來到貴州,成立云上米度(貴州)科技有限公司,帶領團隊將北斗高精度位移監測技術應用到貴州這片土地上。
貴州省北斗星防災應用大數據創新中心展示廳
從上海到貴州,本以為只是實施公司項目(貴州省國家北斗綜合應用示范項目國土減災防災專項建設),干完便走的周曉剛,完全沒想到這一結緣,便與貴州再也分不開了?!?018年,我的妻子、孩子們也過來了,算是正式在這邊安定下來了?!敝軙詣偲懔艘粔刭F州高山茶,笑著說也離不開貴州的茶了。
??談起為何選擇貴州,周曉剛說除了貴州地形地貌應用場景豐富的原因外,企業一路的發展和貴州大數據土壤越發豐厚不無關系。2015年承接項目時,正好也是第一屆數博會召開之時,貴州將大數據作為“十三五”時期發展全局的戰略引擎,全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大量支持。以防災減災為例,截至2020年7月12日,全省已建成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點2502處,安裝北斗、物聯網設備共計13646臺套。貴州“北斗+物聯網+大數據”的防災減災經驗已被國土自然資源部列為標桿,形成貴州模式、貴州標準,在全國地質災害嚴峻的省份推廣。
周曉剛介紹生態創新應用
“北斗+地災”“北斗+旅游”“北斗+交通”等應用項目已在貴州各地落地生根,但誰能想到,北斗技術還能應用于扶貧場景呢?這一帶有貴州特色的應用場景發生在黔東南州丹寨縣揚武鎮聯盟村,也是周曉剛記憶頗深的一次創新應用場景。
??聯盟村的水稻田面積占可耕地面積的95.1%,絕大部分需要建在上游的水庫來灌溉,水庫是這個村的“命根子”,但也是這里的“隱患池”,汛期時很可能發生水庫垮壩。每次下大雨,村干部都要穿著雨衣,拿著手電筒去人工盯梢。晚上水位也不易觀察,村干部便想了個比較“笨”的辦法——在水泥柱子隔一定距離刷一道紅線。
??“我們在水庫上建了一個北斗雨量水位智能監測站,水位有任何變化,村干部都能在APP上查看,到了一個臨界值還會收到通知短信,提醒開閘處理,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敝軙詣傉f。
??2019年,貴州省北斗星防災應用大數據創新中心成立,周曉剛作為該中心主任,將更多精力放在了打造一個研究開發、人才培養、技術服務、產業孵化的閉環平臺及創新生態上。
??“這個平臺有專家智庫,大學及研究中心,也有能提供設備生產的企業。我們更希望的是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平臺,讓技術應用場景、企業落地貴州,提升貴州北斗大數據防災應用技術和裝備保障能力?!睆摹百F漂”到“貴安”,于周曉剛而言,這個“安”是小家的安定,更是大家的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數據人才故事】周曉剛:是小家的安定,更是大家的安全